本文来自于3月18日百思特供应链研究中心主任李恒先生《降本增效:重塑反脆弱的采购与供应链体系》,以下是线上答疑分享:
Q1、到底是“充分竞争”好?还是“以量换价”好?
答:按采购总体策略,实际上这两个都是正确的。区别在于:采购基本动作缺乏物料分类的管理,就是课程中讲到的卡拉杰克供应矩阵。
通过采购价值和采购风险,把物料分为普通类、杠杆类、瓶颈类和战略类。普通类和杠杆类供应风险小,采购策略是要充分竞争,要求供应商降价,如果不配合就替换成新的供应商,所以对于这类我们就需要充分竞争。瓶颈类和战略类是核心供应商,它的供应是不充分的,有风险的。采购策略变成以量换价,通过量的汇集能够吸引供应商,提升供应商的合作意愿,确保供应链风险的可控和安全。简单来讲“充分竞争”和“以量换价”都是正确的,使用方式在于你的物料分类,基于物料分类去进行做具体的采购策略,到底是选择“充分竞争”还是“以量换价”。
Q2、对MRO感兴趣,具体能再详细讲解一下吗?
答:MRO,英文是Maintenance, Repair and Operating的缩写,即非生产性物资。主要提供:第一,企业设备,零配件(轴承、传送带);第二、劳保用品(安全服、口罩),第三,办公用品。
MRO最显著特点:种类非常复杂,动辄成百上千个,采购金额小。对企业来说可能有2-3专人来负责零配件,劳保的采购,实际上创造的价值非常少。有种操作模式:选择一个供应商提供所有MRO品类采购,交易方式是打包,承诺降价比例。比如说企业产值10亿,MRO采购成本大概在2%-3%,2-3千万。MRO供应商他会派团队到企业现在驻场直接对接,需要什么产品打电话马上送到货。年底还会返点5%,高的时候甚至是10%。这种操作模式可以降低工作量,采购价格也会降低。如果大家感兴趣,想详细了解可以联系百思特。
Q3、对工程企业来说,如何做到数字化供应链采购?
答:工程行业对供应链的研究实际上才刚刚开始,看到消息去年八月份中交建组建工程行业供应链研究中心。
对制造型企业来说,产品是基本固定的,有Bom,生产是连续性的。从供应链角度谈制造、采购、计划逻辑是完整的。对工程行业最大特点:产品是一次性的。比如今天盖一栋楼,明天修一座桥,在工程行业讲产品和Bom并不固定。做Bom和计划无从谈起,这时候Score模型做个调整,它并不是由计划来拉通上下游,而是由设计。简单来讲对用户他需要看到效果图,对设计单位他需要有方案、施工图;对施工总包他需要按照施工图,采购来建设。真正能串联上下游的是设计。供应链数字化是在这样的逻辑下打通:图纸到Bom,Bom与计划结合形成清单,清单和主计划形成采购计划和到货计划,这才是我们工程行业数字化的基本逻辑。
Q4、针对采购量不大的情况,如何更好的把控采购成本七大原则?
答:这时候“以量换价”还是基本原则,要么采用跨年度的框架合同,把一年甚至两年的量汇总起来,要么推动标准化,把不同型号的物料统一为几个标准型号,要么联合兄弟企业,将各自类似的需求汇总起来,一起面对供应商进行招标“统谈分签”,要么将零散需求打包,指定一个唯一的供货范围最广的供应商等等。
Q5、战略合作伙伴也是为了更低的成本,合作伙伴可以获得什么(除了量)?
答:战略合作伙伴是少数的、长期稳定的、战略一致的、深入的、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。
双方应在战略匹配下,进行资源共享、信息共享、技术支持、质量改进、管理优化,甚至直接进行投资(或资金支持)。简而言之,就是核心企业将扶持、培养战略合作伙伴,双方基于差异化核心能力,共同应对其他行业竞争对手。
宁德时代是宝马的战略合作伙伴,目前已经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企业之一。
Q6、供应链后面会延伸到研发吗?
答:杰克韦尔奇对供应链(采购)的定义是:除了营销与采购(供应链)是企业的利润来源,其他一切都是成本。
供应链必须要延伸到对客户需求的收集和理解(C2M模式),以及对产品研发的管理。
Iphone可以凭借一款手机,拿走手机行业80%的利润,因为Apple的核心在芯片,以及操作系统,而硬件是完全统一的,因此可以以年销售过2亿的量,影响甚至控制供应商,要么拿到2亿的订单,要么什么都没有。这就是研发与供应链相互促进的典型案例。